2025第一季度对口腔行业影响巨大的事件,第二季度发展规划建议
更新时间:2025年04月01日 09:32:54
转眼之间,2025年已经进入第二个季度,回顾第一季度,有三件事对口腔行业影响巨大
一、医保政策变革
(1)医保政策调整
国家医保局印发《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(试行)》,将现行口腔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 114 项,明确个性化耗材收费实行 “一口价”,让复杂服务收费边界更加清晰。
(2)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加强
国家卫健委发布《2025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》,强调种植牙质控,要求口腔机构建立种植牙专项质控体系,重点监控种植体修复前脱落率,并将手术操作规范纳入年度考核。同时,9 项口腔器械新国标同步实施,种植体表面处理、基台连接强度等标准提升 30% 以上。
(3)医保开启“四不两直”全国飞行检查
“四不两直” 具体指的是不发通知、不打招呼、不听汇报、不用陪同接待,直奔基层、直插现场。这种检查方式具有突击性,能够使检查人员直接了解真实情况,避免被检查单位临时准备、掩盖问题。
2025年4月开始,医保 “四不两直” 飞行检查的重点内容如下:
- 检查范围: 覆盖医保基金使用的全流程,包括诊疗行为、收费规范、病历管理、药品耗材采购等环节。
- 重点领域: 在延续心血管、骨科等 6 大重点科室检查的基础上,2025 年新增肿瘤、麻醉、重症医学三大领域,形成九大攻坚方向。
- 高频违规行为: 虚假购药、诱导空刷医保卡、倒卖医保药品、串换药品等仍是监管重点。
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模型筛查异常数据,结合药品追溯码、DRG 付费数据等,实现风险预警和精准定位问题机构,以雷霆手段检查医疗机构使用医保基金的每一处缝隙。
公立口腔医疗机构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,民营机构面临更大竞争压力,行业将重新回归医疗本质,注重精专经营和提升服务品质。
面对医保的政策的收紧调整,民营退保潮隐现,部分机构已经开始调整经营策略,降低医保依赖,转向自费项目。
二、机构资金链断裂跑路频发
2025年第一季度口腔机构暴雷跑路频发,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起:
- 福斯曼口腔 2 月 5 日起,福斯曼口腔位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武汉、西安等一二线城市的全国门店集体闭店失联,员工欠薪超 3 个月,患者复诊中断,预估受影响患者超千人,部分患者预交诊疗费高达 6 万元。
- 重庆思迈尔口腔医院 2025 年 3 月,该医院突然关闭,负责人失联,拖欠工资超 20 万,患者预付费无法退还,治疗流程被迫中断,其他医院拒收。法人叶某名下关联十余家已注销的口腔诊所,存在多次变更记录,疑似蓄意跑路。
- 安徽蚌埠淮海口腔医院 2025 年 1 月,医院因资金链断裂停诊,拖欠员工薪资 30 万元,患者预付费用超百万元无法退费。原股东泰康集团已退出,现股东被列为被执行人。
目前口腔机构的整体注销处于加速环节
2024年全国口腔机构注销数量已突破 1.2 万家,而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了这一趋势。2025年预计注销机构将超过1万家,主要受消费降级、市场饱和、政策调控及资本退潮影响。
区域集中特征明显
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注销比例较高。例如,福斯曼事件中,其 80% 的门店位于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,反映出这些区域市场竞争激烈、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。
针对暴雷跑路现状,苏州、广东等地已经开始试点口腔预付款统一监管,要求预收款进入监管账户。
三、消费降级与业务结构变化明显
2025 年第一季度口腔行业呈现出消费降级趋势,且在短期内可能会持续,原因如下:
- 经济环境与消费信心 当前经济环境下,消费者消费欲望下滑,消费信心不足,在口腔医疗消费上会更加谨慎,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项目。据统计,2025年2月份居民人均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 0.7%,创下近 10 年来新低,这种经 济 通缩 的状况使得各行各业价格战此起彼伏,口腔行业也难以幸免。
- 行业竞争激烈 口腔医疗行业供给饱和,竞争激烈,大量机构为吸引患者,纷纷采取降价策略。种植牙集采大幅挤压口腔机构利润,导致整个行业客单价下滑,毛利率降低,部分地区低端种植价格降幅达 10%-30%,高端降幅更显著。
具体表现如下:
(1)业务数据波动
1 月整体正畸业务初诊量下滑,成交率上升但整体业绩下降,2月开学前需求未明显回升。1月部分机构提前放假影响种植业务,2月部分地区种植业绩同比增10%+,但环比下滑。
(2)消费降级趋势
正畸方面,隐形矫正占比持续下降,固定矫正占比上升,且以国产材料为主。种植业务中,客单价因促销活动下降,低端种植价格降幅达 10%-30%,高端降幅更显著。
(3)区域差异明显
高线城市竞争激烈,客单价低于低线城市,高端诊所价格下探;低线城市价格调整滞后于高线,医保政策执行存在地方性差异。
面对消费降级的趋势,机构想要保持竞争力,必须优化成本结构,调整价格策略,持续提升诊疗品质,并且努力加强自媒体营销获客的能力。
基于2025年第一季度的行业发展情况,第二季度机构必须做出针对性的调整,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大板块:
一、政策合规与定价策略调整
国家医保局《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(试行)》将价格项目整合为 114 项,明确个性化耗材 “一口价” 收费。
民营机构需评估是否继续接入医保,部分地区的机构已转向自费项目,以规避医保控费压力。
1、机构重构定价体系方案:
1)套餐设计将种植牙手术费、植骨费、牙冠费等打包为 “基础种植套餐”,避免拆分收费引发合规风险。2)复杂加收项针对阻生牙拔除、即刻种植等技术难度高的项目,按政策允许的 “复杂加收项” 合理定价,如常规拔牙 300 元,复杂拔牙可加收 200 元。
2、设计口腔价格套餐时,应遵循以下原则:
1)以成本为基础
综合考虑人力成本、耗材成本、设备折旧、房租水电等各项成本,确保套餐价格能覆盖成本并实现一定利润。如在计算种植牙套餐价格时,要将种植体、牙冠、手术器械等耗材成本,以及医生手术、护士配合等人力成本考虑在内。2)满足患者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、口腔问题和消费层次设计套餐。例如针衬常规人群设计预防为主的预防护理套餐;为注重美观的人群推出牙齿美白+隐形等套餐。
3)具有竞争力
调研同地区同级别口腔机构的价格和服务,使套餐在价格、项目组合上更具吸引力。如在洁牙套餐中增加口腔健康指导、免费口腔检查、AI全口分析、3D数字化扫描等额外服务,以区别于其他机构。
4)体现价值差异
对于技术难度高、材料质量优、医生经验丰富的项目,设计高价值套餐并定价较高。如使用高端进口种植体、由专家团队操作的种植牙套餐,价格会相对较高,同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长的质保期。
5)简单易懂
套餐内容和价格设置要清晰明了,避免复杂的计算和模糊的条款。比如直接标明 “美白疗程套餐:冷光美白3次,价格 3280 元”,让患者一眼就能明白套餐包含的项目和价格。此处建议使用价格沟通图册

二、应对预付款监管试点
苏州、广东等地试点口腔预付款统一监管,要求预收款进入监管账户。对此,民营机构需:
1、优化现金流管理
提前储备 3-6 个月运营资金,避免因资金冻结导致断链。
2、推行多种付费模式
先付费后诊疗:如美团 “放心种” ,通过保险兜底,实现 “种植失败免费复种”,既合规又提升信任。分期支付:与患者签署分期支付协议,约定治疗进度与支付比例相匹配的条款,明确退款申请的流程及适应条件。
接入预付金监管平台:接受统一监管。
三、流量获取与信任重建
1、提高精准获客能力
1)内容营销
深耕抖音、视频号、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的获客体系建设,降低获取成本。
2)平台合作
加入美团 “放心种”或其他流量平台的齿科项目,享受流量倾斜和保险兜底。
2、信任体系构建:数字化与 AI 深度融合
通过 AI 系统展示全口检查及治疗计划、正畸治疗对比方案、种植体三维模型、手术风险评估等,展示专业实力以及透明化服务,增强患者信任。
诊疗全流程数智化
-AI 诊断:CBCT 影像自动分析骨量、神经位置,生成种植方案,误诊率降低 25%。
-自动建立随访:根据诊疗项目自动设定随访节点,提高服务效率。
-患者管理:AI 客户画像:分析患者年龄、消费习惯、口腔问题,精准推送套餐。
-风险预警:系统自动识别高欠费患者、高投诉医生,提前干预。
四、风险管理与资金链健康
1、现金流监控
1)动态预警
建立资金链监控模型,实时跟踪营收、成本、预收款,确保资金池覆盖 3 个月运营成本。
2)保险对冲
购买医疗责任险、财产险,应对医疗纠纷、设备故障等突发风险。
2、政策风险规避
1)合规审查
定期检查价格公示、诊疗记录、耗材采购,避免因违规被处罚。
2)灵活调整
关注政策动向,如种植牙是否纳入医保、预付款监管全国推广等,提前制定应对策略。
总结:核心调整框架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