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牙痛却说不清是哪颗?——从主诉到定位,五步法教你精准查找“真病牙”
更新时间:2025年04月15日 17:37:53
你是否听过这些主诉?
“右边牙痛,不知道是哪颗…”
“上面下面都酸,但就是不敢咬…”
“冷热都痛,有时候连太阳穴都涨…”

在临床中,我们最怕的不是“牙痛”,而是——找不到病牙、找错了病牙!
今天这篇文章,教你用“主诉 + 检查 + 图像 + 验证”四大核心策略,稳定判断病灶,避免误诊误治。
Step 1|听主诉,归类牙痛类型(定位前的第一道关)

疼痛表现疑似病因特征提示冷刺激痛、热痛髓炎热痛>冷痛,多为不可逆髓炎自发性跳痛急性髓炎 / 髓坏死晚上痛、睡不着咬痛 / 敲痛根尖周炎 / 龈下龋常有咀嚼史、深龋史持续隐痛髓室压力 / 牙折小裂纹+轻叩痛+冷刺激异常反应放射性钝痛下颌6/7、肌肉源可能放射至颏部、耳前、咀嚼肌区吃东西卡痛楔形缺损、邻接龋指向性强、常能自述“咬那一颗就疼”建议医生主动引导患者用关键词描述:“冷痛/热痛/咬痛/跳痛/放射痛”等,帮助快速定位大方向。
Step 2|三项基础检查(冷 / 咬 / 叩)组合判断

- 冷测试(牙髓活力状态) :arrow_right:️ 用冷喷棉球:heavy_plus_sign:对比邻牙,痛感是否延迟 or 持续?
- 咬合试验(根尖 & 裂纹问题) :arrow_right:️ 使用 Tooth Slooth(咬合棒)单尖试咬定位
- 叩诊(根尖周膜炎症) :arrow_right:️ 前后 or 上下方向轻叩,分辨主反应牙位
实操小建议:先测试不疑的牙,再测目标牙,防止患者主观影响。有时需要两次咬试确认(一次无痛≠排除)。
Step 3|影像分析:找线索 ≠ 只看透影
建议:双角度牙片 + CBCT 立体判断

影像表现解读建议根尖透影轻微结合冷测 / 咬合症状综合判断,不可独断根管充填欠佳留心侧支未填、长度不足、密合差疑似裂纹线注意影像模糊、唇舌侧透影 + 疼痛部位吻合牙周下陷明显警惕纵裂或慢性牙周感染严重透影≠一定是“痛牙”,有时痛的是邻牙,片子异常的是过去的病灶。
Step 4|误诊陷阱提醒(临床最常掉坑的3种情况)
误判1:越大补牙越痛 → 就是那颗出问题?
实情:可能旁边的小龋才是元凶,尤其是补牙时间长远、冷刺激未完全封闭者。
误判2:上下都痛 → 随便挑一颗调
实情:疼痛可能来源于咬合干扰,非牙髓或根尖问题。必须做咬合纸检查。
误判3:病人“指哪说哪”就信了
实情:上颌后牙/下颌6常有放射性疼痛,病灶与痛感分离。必须做诊断性麻醉。
Step 5|终极验证:局麻诊断法
适用场景:主观与客观表现不一致,排查无结果时

- 牙龈 or 根尖局麻后立即缓解 : 该牙即为 “罪魁祸首”
- 无缓解 : 更换区域再试 : 非该牙 or 放射性疼痛
建议优先选近牙/主诉指向牙开始,避免广泛注射干扰判断。
高阶小技巧 & 记忆口诀
“多颗牙疑似”时,按先浅后深、先近中后远中顺序逐个排查,避免误把后牙当前牙或相反。
咬合痛“跳一下”的,多为高点;“持续酸痛”的,多为咬合应激 → 注意结合咬合蜡确认法。
“听主诉,抓关键词;三测试,找差异点;看片子,不只看黑影;局部麻,锁定终点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