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笔记|高龄/全身病史/特殊人群患者处理
更新时间:2025年04月28日 17:46:53
临床上,最容易出问题的,不是技术不到位,而是忽略了患者背后的全身状况。
特别是面对高龄、基础病、服药史复杂患者,不仅要治牙,更要守住他们整体健康的底线。
今天这份清单,给每一位口腔临床医生收藏:10类患者,动手前必须多问一句,多想一步。
01/高血压患者
常见错误:治疗过程中血压突升、晕厥或出血
正确处理:
术前量血压(≥160/100时谨慎操作)
避免高浓度麻药中肾上腺素(优先选用低肾上腺素麻药)
操作时节奏放慢,保持沟通,减少应激

02/糖尿病患者
常见错误:术后感染风险高、延迟愈合/牙槽骨坏死
正确处理:
术前询问空腹血糖/餐后血糖水平(空腹血糖最好<7.0 mmol/L)
避免空腹操作,选择上午第一台治疗
严格术区消毒,加强术后监测与回访
03/抗凝药物服用者
常见错误:拔牙后止血不良、大量出血
正确处理:
血液科咨询是否停药(华法林/DOACs)
轻微操作通常不需停药,重点在局部止血措施(明胶海绵、缝合压迫)
必要时术前监测INR(国际标准化比值)

04/心脏病患者 (如心绞痛、心梗史)
常见错误:操作中诱发胸闷、心绞痛发作
正确处理:
明确既往心脏事件发生时间(6个月内发作,原则上延期治疗)
备好硝酸甘油在手边,治疗中随时监测症状
避免过量肾上腺素

05/呼吸系统疾病患者(哮喘、COPD)

常见错误:治疗中诱发哮喘急性发作
正确处理:
确认有无吸入剂随身携带(沙丁胺醇)
避免刺激性气雾、紧闭环境
坐位略抬高操作,减轻呼吸负担
06/高龄患者(≥75岁)

常见错误:体位变化过快 ➔ 体位性低血压、跌倒
正确处理:
每次起身、躺倒动作缓慢,扶持患者
留心基础代谢变化,短时间操作为宜
需签署完善的术前评估与同意书
07/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(癫痫、中风后遗症、阿尔茨海默)

常见错误:治疗中诱发癫痫发作或患者配合度极低
正确处理:
确认近期发作频率,是否规律服药
保持环境安静,避免强光直射
缩短治疗时间,必要时分次操作
08/怀孕患者

常见错误:忽略胎儿敏感期,随意操作
正确处理:
最佳治疗时机:孕中期(13–28周)
避免X线拍片(如必要要使用防护铅衣)
选用FDA分类B类安全药物
09/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(肿瘤放疗后、艾滋病患者)

常见错误:术后感染失控、并发症风险上升
正确处理:
加强术前抗菌预防(必要时口服抗生素)
术后伤口管理严格,定期回访监测
10/儿童、极端恐惧型患者

常见错误:强硬推进治疗、造成创伤性记忆
正确处理:
使用Tell-Show-Do技巧(告诉-展示-做)
必要时引入行为引导、笑气镇静辅助
治疗中注重节奏感+安全感建立
